学习指南
当前位置:首页 - 弟子规读书会力行分享
 
 
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9集力行分享

于秉兴学长

  
尊敬的蔡老师,各位老师、学长、大家好!
   末学过去在学习《弟子规》当中,曾经对【晨则省,昏则定】这句经句没有太深的了解,只是感觉这是教小孩做的。不过是教小孩的一些规矩而已。没有想到老师说这个小小的行为能提升母子之间、婆媳之间的情谊。
在课程当中,我们感受到如果小孩子早上起来,问候父母一次,问妈妈早上好,当妈妈看到孩子额头发亮,的确作为母亲一定心里非常欢喜,非常安慰,因为这个代表孩子夜里一定睡的很好,一早上就很有精神。当放学回来看见爸爸妈妈又问候一次,妈妈当然看到孩子欢喜的样子,一定也会很放心孩子一天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。这个对母亲来说是莫大的安慰。蔡老师讲到古代曾母啮指,曾子心痛的故事,说明母子确确实实连心,母子之间心是相通的。这样一个小小的晨省昏定的行为,相信会让父母亲一天都生活在喜乐当中。
落实晨省昏定,我们为人子女的,也可以每一天或每一周都能定期给父母家人打个电话,把我们的情况报告一下,或着关心一下老人,相信她们一定会收到我们的问候和关心,尽而能够安心、安慰的。有人对传统文化不了解,他可能会觉得【晨则省,昏则定】这一句是糟粕,是不是过于多余了?是愚孝。其实面对这样的疑问,我们也要静下心来,慢慢感受我们圣贤人为什么要告戒为人子女的要从小养成这个习惯,就是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。这个习惯没有形成,相信我们就是成年人了,也不会去体谅我们的父母的辛劳和为我们的操心。一天的两次问候关心,跟母亲念我们关心我们比较起来,实在是没有办法计量的。忘了小的时候,冬天夜里很冷,那么寒冷的晚上,母亲不知道起来要给我们盖多少次被子?夏天,又怕我们盖的太多,出汗,要夜里起来多少次,给我们把被子往上卷一卷,漏出我们的胳膊和脚丫?我们为人子女的都健忘了。年龄越大,被污染的心灵就象一个粘满油污的灯泡,也越来越不敏感了。通过学习,我感受到了母亲就是在夜里都不忘时时关怀我们。别说小时侯,就是我们都为人母亲了,成年人了,我们的母亲还没有忘记关怀她的子女。在我记忆里,记得是在去年的四月份,家里很冷,因为北方的供暖这个时候已经停止了。那时侯我的孩子考研究生还没有录取消息,我这个做母亲的为孩子很担心,虽然嘴上没说,可是心里确实是忐忑不安,吃不好,睡不好。母亲跟我说啥,我都没有心情,不是很愿意回答。有一天晚上,我从家里去母亲那里,陪母亲睡觉。我去的时候,是晚上八点多了,一进屋,看见母亲在缝被,把洗好的红被面换上了。我有个早睡的习惯,比母亲先躺下了。记得当时我睡的迷迷糊糊的,就听见母亲自言自语的说:这床被,给你盖上,交交红运!说着,把这个刚缝好的红被面的被子给我搭在了身上,还给我的脚底掖了又掖。当时我一点也没敢出声,眯着眼睛,眼里已经有了泪水。这个就是我的母亲,她不管多苦多累,不管多大年龄了,还是念着孩子。我也想起来了,只要我在母亲那里睡,她总是给我掖被子,有时还要把毛毯或羽绒服给我搭在身上,她说我不抗冻啊。
想到父母一天念我们多少次?无数次。我们都健忘了。体会不到母亲爱护孩子的这一念心。别说晨省昏定了,电话都不是经常挂。很惭愧!现在通过学习,每一周都会给婆婆挂去两次电话,每天早上一到单位都给妈妈挂一次。在力行学习当中,我深刻感受到父母亲把我带到了这个美丽的人间,为了成就我们的学业事业和家业,不知道流了多少的汗水多少的泪水?为我们操过多少心?如今父母老了,父母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。纵然我们做不到以父母的心回报父母,最起码也要减轻父母对我们的担忧。落实“晨则省,昏则定;出必告,反必面”。 就是要养成这些习惯,从细节开始。通过对父母的问候,提升我们与老人之间的情谊;通过每一个行为不增加父母的担忧。
末学昨天把母亲接到家里来住了一宿,晚上给母亲把脚洗了。这是给母亲第二次洗脚,这一次母亲没有反对。周一的时候,去了婆婆家,帮助干点活后,为婆婆打了洗脚水,虽然她老人家不让我洗,但是我还是坚持洗了,就算是为了洗脚而洗脚,我也要亲自感受一下给老人洗脚这种幸福。当时我婆婆说:我还没老到不能动弹,等我不能动了你在洗!我说您就成人之美吧,成就我这颗孝心吧!我知道:老师在课程当中说到最重要的,是要做到自己的言语、行为跟德行能不让父母操心,这个最重要。假如我们面对工作、面对家庭没有办法处理好,纵使每天打三通电话给妈妈,妈妈会放心吗?不会的。所以老师告戒我们学习要抓住每一句教诲的本质,好好去落实。
洗脚、挂电话固然要做,孝心要尽,因为世间两件事不能等,一个是行孝,一个是行善,而百善孝为先。这个是根基。既然我们选择了学习圣贤教诲,选对了方向,要为传统文化的复兴而努力,那么一定是从修身齐家开始。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。感恩大家!

 
 
感恩学长的分享!
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
   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   

返回  

 
 

弟子规线装书

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 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 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 

深圳弟子规公益网  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